联系我们
传统文化班《历史中商业智慧的现代价值》课程报导
发布时间:2024-12-16 人气:149
  2016年11月19日-20日,武汉大学崇简人文教育中心传统文化班的学员,聆听了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、知名学者韩昇带来的《<史记•货殖列传>历史中商业智慧的现代价值》精彩课程。韩教授通今博古的深厚学养、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,以及高屋建瓴、不落窠臼的学术观点,令大家深深折服。
  
  学史以明智
  
  在第一天的课程里,韩老师由远及近、由大到小,首先从学习历史的意义谈起。他说,很多人听课东听一下,西听一下,全是东拼西凑的碎片,没有系统的思维与思考,没有自己的思想,这样经营企业是极其危险的,企业家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体系。
  
  对现在中国人心态浮躁、金钱至上、不读书、更不读历史的社会风气,韩老师深感痛惜。他通过一组对比数据告诉大家,中国年人均读书量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很多国家,读历史书的就更少了。“很多人对历史的了解来源于各类伪文化快餐电视剧,还深信不疑,拿来和我辩论,实在让我泪流满面。”韩老师幽默地说。
  
  因为中国人不读书,所以缺乏心灵的深度,也从来不看明天。因为我们不读历史,所以我们无视历史,总是不断地重复历史。如果要提升我们的智慧,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历史中寻找。因为我们所读到的历史,都是最智慧的人所做的事情。读历史,则不要读历史教科书,那样会让自己的思维固化,我们应该读经典两司马(司马迁《史记》、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)。读了这两部,中国很多的道理我们就都明白了。
  
  韩老师说,了解历史,才能避免因无知而带来恶果。最愚蠢的统治是灭绝文化的统治,最伟大的管理是不要管理。这方面我们有很深刻的教训。比如说汉字的简化,比如说对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的大量破坏等等。如果出于对历史和文化的无知,而随意摧毁文化的根基,这样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。了解历史,我们才明白该如何去继承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。
  
  在对历史的回顾中,韩老师还反驳了一些流行的观点,比如出身决定论。他说,穷人出身的,可以将中国统治得很好,比如刘邦;但也可能很坏,比如朱元璋。统治得好坏,并不是由统治者的出身必然决定的,而是在于人心人性。另外,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也不是评判其统治好坏的标准。评价一个政府的良心,要看它收税的时候,如何去评估,如何收税。汉高祖刘邦是一个贪图美色和享乐的皇帝,但是他却实行了很多有利于老百姓生计的政策。汉朝初年的低税收政策持续了70年,税收太低导致汉高祖刘邦出行时乘车竟然找不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。更有一种态度就是骂祖宗,现在很流行,动不动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,认为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祖宗造成的。殊不知我们的祖宗在世界上是很受人尊重的,而被外国人瞧不起的,恰恰是我们现代中国人。因此,我们不应盲目地否定历史、抛弃历史。韩老师对这几种观点的驳斥,可以说是独到而有力的。
  
  史家之绝唱
  
  韩老师对《史记》十分推崇。他说,相较之下,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为文严谨,是写给帝王看的,而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、神态毕现,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,几乎篇篇都是绝唱。
  
  司马迁为什么眼光、境界、才气、文笔都冠绝千古?因为他经历过心灵的巨大痛楚。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公,因失意而抑郁病逝。他个人后来又遭逢李陵之祸,得罪了汉武帝,不仅被囚禁狱中,且身体遭受巨大的摧残。种种遭际,让司马迁心中有所郁结,于是他发愤著书以申其志。因此,其笔下的人物,始终充满了悲壮的色彩,比如《项羽本纪》这一篇,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写英雄的绝唱。对西楚霸王项羽,司马迁是极尽渲染,他的英雄形象被描写得无比高大,而关于刘邦却处处相形见绌、高下立判。这样的曲笔不能不说其中寄托了他的个人情怀。
  
  家学渊源和个人志向则是司马迁得以完成《史记》的基础。他从小耳闻目睹父亲的事业,同时自己游历名山大川,遍览各地风土人情,收集民间各种传闻,积累了丰富坚实的素材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司马迁抱着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理想,完成了不朽巨著《史记》。
  
  商贾第一传
  
  在对《史记》和司马迁作了一种宏大的背景介绍后,韩教授对其中的《货殖列传》一篇做了着重解析。《货殖列传》是司马迁专门为从事“货殖”活动的杰出商贾所作的类传。
  
  《史记•货殖列传》重视社会生产活动,认为社会经济活动是人性自然发展的过程,主张发展工商业。《货殖列传主要记述了春秋末期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,如范蠡、子贡、白圭、猗顿、卓氏、程郑、孔氏、师氏、任氏等人,通过介绍他们的言论、事迹、社会经济地位,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、重要经济地区的特产商品、有名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活动、各地的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等方面,叙述他们的致富之道,表述司马迁自己的经济思想,以便“后世得以观择”。
  
  司马迁超前的经济思想
  
  韩教授对司马迁在《货殖列传》中表达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条分缕析,指出他的不少观点都是超出当时的时代条件的。
  
  首先,司马迁认为世人逐利、求富是人性自然发展的结果。司马迁描述当时民间商业自由发展的状况是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,农工商虞趋利逐利 “若水之趋下”,他认为,商业的发展是“道之所符”“自然之验”。司马迁看到了人类追求物质的本性,而且指出不论是士农工商,还是王侯将相,大家爱财的本性都一样。
  
  对此,司马迁说,为政者应因势利导,而不是与民争利。“善者因之,其次利道之,其次教诲之,其次整齐之,最下者与之争。”这五种对策中,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自然,因势利导,疏而不堵,即国家不要干预工商业者的自由发展。这一点可以说今天仍有启发意义,因为这个问题至今我们都没有很好地解决。韩老师在这里还批判了秦始皇所开创的专制帝制,认为这种制度贻害无穷,同时也严厉批判了宋朝程朱理学所提出的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理念,认为正是这种思想占主流导致了中国走向没落。
  
  司马迁主张农工商并重,提出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:“待农而食之,虞而出之,工而成之,商而通之”,又引《周书》说:“农不出则乏其食,工不出则乏其事,商不出则三宝绝,虞不出则财匮少”,他把商业与工业、虞业、农业四者并提,充分肯定了商业在沟通有无、积累财富方面的重要价值,这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“重农抑商”的政策是格格不入的,显出了他的远见卓识。
  
  司马迁还秉持一种深刻的商业地理观,认为各地的地理环境决定或影响了当地的社会风气、自然物产和经济发展。他早年游历各地,对此深有体会。中国古代分为幽、徐、扬、并、冀、荆、凉、益、雍九州,每一地环境不同,物产也不同,如北有牦牛,西有畜牧,东有渔盐,南有木材,在这样的情况下,“人各任其能,竭其力,以得所欲……各劝其业,乐其事”。所有物产丰富,交通便利的地方,不仅利于商业往来,而且往往成为当时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的统治中心。司马迁在论述各地地理、物产、人物、风俗时十分生动,描摹历历如画,韩老师解说起来也饶有兴味。在《货殖列传》之外,韩老师也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地缘经济,指出南北经济地位在历史上有一个变化转移的过程,宋朝以前,北方(淮河以北)在各方面都占有压倒性优势,宋以后,统治中心南移,南方后来居上,加上地理条件优势,渐渐远远超出北方。
  
  司马迁的生意经
  
  韩老师还为大家分享了司马迁在《货殖列传》中,所总结的一些商业活动的规律和方法。
  
  比如,富者以奇巧取胜。“夫纤啬筋力,治生之正道也。而富者必用奇胜。”劳动致富,是生财的正路,但求富的人,还必须用奇巧取胜。只有善于用智谋,勤于思考的人,才能真正富起来。司马迁说:“富无经业,则货无常主,能者辐辏,不肖者瓦解。”财富的来源,并不固定于什么职业,就像货币没有固定的主人一样。善于经营者,能使财富像车子的辐条汇向车轴一样向他集中,不善于经营者,即使原来有一定基础,也会最后将财富散失掉。
  
  同学们午间练习八段锦以健身
  
  司马迁还有一个非常出彩的观点,即贵出贱取,使财币行如流水。韩老师说,司马迁在汉代就认识到货币及时流通的重要性,这个观点在当时非常先进,非常了不起。司马迁指出经商要有预见性,掌握物价规律。他说:“晓余缺者,才知贵贱”“贵上极则反贱,贱下极则反贵。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,财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”经营者在商品昂贵时,不要惜售,要把商品像粪土一样地抛出去;在商品低贱时不要惜购,要把商品像对待美玉宝珠一样珍惜地买进来。这样,在市场经营中就会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,财富利润就会像流水一样源源而来。韩老师说,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,但是可能很多人都做不到。就像中国的股市一样,当牛市出现的时候,人性的贪婪总是导致不能见好就收,最后以惨败收场。所以经济活动的核心其实是修心。
  
  此外,司马迁还有开源节流、择人任时、薄利多销等观点,皆有理有据。今天读起来,对我们经商处事也是很有启发的。
  
  司马迁虽然支持人们求富,但主张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对那些靠作奸欺诈获取财富的人,他是不齿的,而对那些通过自己的正当劳动和聪明才智经商致富的商贾,司马迁是称赏的。司马迁很推崇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名臣范蠡。范蠡归隐后经商,“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,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。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。后年衰老而听子孙,子孙修业而息之,遂至巨万。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。”范蠡三次取得千金家财,但是有两次都散尽以接济需要帮助的贫困之人,因而为后世称道。司马迁的这种这种观念对今天的我们仍是具有深刻的学习意义的。韩老师借此也批判了现今一些为富不仁者的形象。
  
  同学们课间争着和老师合影
  
  在两天的课程中,韩昇老师讲历史而不囿于历史,结合大量的历史和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解剖,尤其是对当前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进行了鞭辟入里地批判,让同学们看到了历史中蕴含的无限智慧,领略了历史的深刻魅力,给同学们带来了良多启发。
  
  12月17-18日,将由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、博士生导师董平教授为大家带来《知行合一: 理学思想的发展及王阳明心学》精品课程。敬请关注!

上一篇:企业管理特训班:《管理者角色认知与部属培育》课程报导

下一篇: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班学员独访王丹:行者世界观 文心不二法

免费试听申请
/ 留下您的联系信息,我们会有专业课程顾问与您联系,一对一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课程和服务,帮您更高效的解决管理难题 /
您的姓名
*
公司名称
联系电话
*
您的职务
武大总裁班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