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泽东讲:中国有两部大书,一部是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另一部是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,都是有才气的人,在不得志的情况下撰写的。唯其有才,故能写出好书,值得阅读;唯其不得志,故能写出深刻的书,值得参悟。如果说《史记》展现了道家的自由与洒脱,那么《通鉴》则体现了儒家的使命和责任。
2017年11月25—26日,教育部长江学者、清华教授张国刚于崇简人文传统文化班作“
《资治通鉴》中文韬武略的现代解读”。作为高等学府象牙塔里的着名学者,张国刚老师以其通俗的讲史方式,深刻睿智的思想内涵,并结合中共十九大下现实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正性解读,赢得学员们热烈欢迎。
课堂精彩内容采撷
品读通鉴,智伯的覆亡
课程伊始,张国刚老师通过“三家分晋”前,强大的智伯因为个人领导素质问题,被韩魏赵三家合力灭掉的故事,展开了领导人的德和才问题的议论。
通鉴中司马光认为领导人的德比才重要,甚至认为宁可用无德无才的愚人,也不能用有才无德的小人。张国刚老师则表示,从今日之角度,与领导者个人的道德修炼相比,制度对权力的约束则更为根本。但是,在制度的约束前提下,选择什么人当接班人,其人品高下也很重要。
张教授通过智伯的故事,告诉我们:一个领导者应有的素质是能力越大、地位越高越要谦虚谨慎。智伯是一个反面典型,修炼品德,比“匹夫之能”的“业务能力”重要。张老师表示能干事的人不一定能干领导,干领导的一定得有领导力。所谓领导力按毛泽东的话讲就是:让反对你的人理解你;让理解你的人支持你;让支持你的人追随你;将追随你的人培养成你的干部。
家国兴衰,秦朝统一风雨路
秦朝的统一之路并不平坦,是经过六代人的苦心经营,才奠定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。秦尊贤士,商鞅、范雎、李斯等各国人才竞相奔之,秦国逐渐强大。笼络燕齐,稳住楚魏,消灭韩赵;远交近攻,逐个击破,最终一统六国。
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刚愎自用,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,严刑酷法,百姓不堪其苦,加之接班人处理上的失误,导致短暂统一后秦朝的覆灭。通过秦朝暴政覆灭与汉初的与民生息后汉朝强大对照。张国刚老师阐释了——法家思想能助秦朝统一天下,却不能帮秦朝治天下;儒家的诗书礼乐虽无助于攻城掠地统一天下,却能帮汉朝治天下。
尾声
课程几近尾声,张老师在崇简课堂上特别指出,《资治通鉴》值得大家去读,特别是企业家学员更要去读——读通鉴可晓历代兴衰,识人事臧否,可以自淑,可以诲人,可以知道而乐。最后,教授祝愿学员们能不负时光,学有所得。